当前位置:首页  安财要闻

陈旭教授在《经济研究》发表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陈旭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经济研究》2025年第6期发表题为《城市网络嵌入、信息可得性与企业创新边界》的理论文章。

空间集聚在过去较长时期内被认为是推动本地企业开展创新的关键条件。然而,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加速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城市间的功能联系与经济互动不断增强,这使得企业的创新动能不再局限于城市内部的集聚经济,而是愈发依赖于其所处的城市网络产生的空间外部性。鉴于此,该研究成果突破传统集聚经济视角,引入“流动空间”理论,运用多维流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地位指标,继而基于微观专利数据和供应链数据等探索城市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网络嵌入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边界的拓展,体现为企业在先前未涉及的技术领域中获得更多专利。机制检验发现,城市网络嵌入通过扩大企业技术合作网络与贸易伙伴多元性提升了信息可得性的广度,并通过增强创新关系紧密程度与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深化了信息可得性的深度,从而共同赋能企业跨界创新。进一步分析显示,知识守门人显著增强了城市网络对创新边界的促进作用;同时,相比地理临近,城市间网络地位的相近更有利于知识溢出。

该研究成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研究视角上,当前关于城市经济地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主要建立在“本地集聚”逻辑上,忽视了跨区域联系对企业跨界创新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探讨城市网络嵌入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边界,从空间互联的维度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其二,在研究对象上,现有关于空间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多关注专利数量,该研究将城市网络外部效应的研究对象拓展至企业跨界创新层面,并论证了知识守门型企业对于充分发挥城市网络中异质性知识溢出的重要价值。此外,该研究提出“地位临近优势”观点。其三,在机制研究上,既有文献对城市网络影响微观企业创新行为的具体路径挖掘不足。该研究从信息可得性的广度与深度这两个层面构建机制检验框架,实证揭示了城市网络嵌入促进企业跨界创新的传导渠道,这丰富了城市网络外部性理论的微观基础。

论文第二作者兼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邱斌教授,第三合作者为我校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纪展鹏。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ZDA05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5BJL08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2308085Y41)以及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78)的资助。

(文:陈睿 程淑;审核:梁中 王秋祎;编辑:谭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