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大千讲堂”第七十四讲在龙湖东校区求真楼一楼报告厅开讲。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杰出研究员、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教授作题为“谈人工智能时代的几个风险问题”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马林教授主持,各学院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汪寿阳首先以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的“跨界”颁奖和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的辞职风波为切入点,引出人工智能带来的三大现实风险:就业冲击、伦理危机和信息真实性挑战。随后,他系统阐述了当前全球面临的六大核心风险领域,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全球气象灾害风险、区域环境风险、全球供应链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发的社会风险。在聚焦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型社会风险时,汪寿阳重点探讨了算法公平性、劳动力结构转型、信息真实性危机、数字鸿沟以及伦理道德等关键议题。他指出,随着Deepseek、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社会信任体系面临严峻挑战,而自动化替代也将重构就业市场形态,亟需政策引导与教育体系响应。面对日益复杂、非线性且高度关联的全球性风险,传统管理手段已显不足,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复杂网络分析等新方法的融合应用,推动跨学科协作与国际治理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系统。
整场报告视野开阔、案例翔实、逻辑严密,为在座师生提供了理解未来风险图景的理论框架与政策启示,体现了学术研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前瞻性与现实价值。

(文/图:岑一峰;审核:万光彩 王秋祎;编辑:谭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