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金融学院结合学科专业,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治理等主题,组建8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成功立项省级以上专项团队7支,800余名青年学子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人民日报》客户端、凤凰网、中国乡村振兴网、《安徽青年报》、《蚌埠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对团队活动进行了报道。
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初心使命
学院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鼓励青年学子走进革命老区、深入红色热土,在追寻党的光辉历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体悟先烈精神品格中厚植家国情怀,切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萤火青年新疆实践团赴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开展“石榴籽祖国行”主题社会实践,深入革命纪念馆、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边境一线,以沉浸式研学、互动式体悟、对话式反思,重温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浴血奋斗、改天换地的峥嵘岁月。新时代好少年队赴六安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瞻仰烈士纪念塔、参观将军事迹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深切感悟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和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淮冀薪火队赴河北西柏坡、安徽蚌埠开展红色教育实践,在“行走的党史课堂”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与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
扎根乡土中国 赋能乡村振兴
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殷切嘱托,各实践团队立足专业所长,充分发挥金融专业在资源配置、产业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引导青年学子走出校园、深入田间地头,在社会大课堂中理解中国国情、感知乡村变迁、贡献智力支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有我”的青春誓言。
“萤火青年”实践团走进改革源头小岗村,深刻体悟改革创新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蔗里糖索”实践团聚焦传统技艺传承与产业升级,挖掘非遗工艺赋能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数语绘桃蹊”实践队探索“党建+数字”治理新模式,提炼科技兴农的可复制经验;“异菌突起队”以专业视角为食用菌产业把脉问诊,助力打通品牌营销与电商发展堵点;“莘火乡传队”创新开展数字农业科普教育,厚植青少年爱农兴农情怀。各团队以科技之智、创新之策、青春之力,在广袤乡土上书写了服务“三农”的生动篇章,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心怀“国之大者”、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坚实的专业力量。
探寻文化根脉 推动守正创新
学院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主动走进历史、深入民间沃土,在寻根溯源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时代语境下思考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青春视角和专业能力投身文化传承事业,切实肩负起新时代大学生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说得队”实践团实地调研“六尺巷”“作退一步想”“一杯茶”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调解工作法。通过走访皖北、皖中、皖南代表性地区,成员们深刻体悟礼让、谦和、和合之道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现实价值与时代意蕴。从茶香氤氲中的和谐对话,到一退一让间彰显的治理智慧,中华传统美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黄淮流域原生态非遗考察团走进蚌埠市龙子湖区文化馆,开展“陶瓷印”非遗研学活动。在传承人现场讲授、技艺实操体验与专题展览相结合的沉浸式学习中,实践团成员深切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既要深植根脉、守护本源,更需与时俱进、科技赋能。
深化校社协同 助力基层治理
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青春建功在基层”社会实践行动的号召,组织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城乡社区一线,以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导向,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既是对“大思政课”育人理念的生动践行,也是推动高校资源下沉、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萤火青年新疆实践团远赴新疆霍尔果斯市亚欧西路街道索伦社区,开展“青春护苗·反诈同行”主题金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实践团聚焦青少年网络安全薄弱环节,围绕“游戏装备交易诈骗”“冒充老师收费”“虚假中奖”等典型骗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PPT漫画、动画短片与真实案例视频,实现知识传播可视化、通俗化。活动现场设置有奖问答与知识竞答,气氛热烈,成效显著,深受社区居民好评,将高校专业力量精准送达祖国边陲。萤火小蚌少年先行队赴蚌埠市龙子湖区地委社区,围绕“启智+润心+笃行”育人主线,开展为期十余天的少先队实践营专项活动。实践团聚焦红色教育、生态环保与安全意识培养,创新实施“红绿蓝三色教育”体系,有效丰富了社区青少年教育内容,提升了基层少先队实践育人实效,是高校资源服务地方社区、深化校地协同育人的成功范例。
面向战略产业 勇担时代使命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部署,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根本导向,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深入研发一线,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布局,勇担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好运莲莲团”创新融合普通话推广与低空经济科普,自主研发教材,以“语言+科技”双轮驱动赋能乡村振兴;“云瞰长三角”团队深入产业园区,系统考察产业链发展与“空水联动”新模式;“皖航智远队”立足金融视角,探究“低空+”融合应用场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实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彰显了高校学子投身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建设的青春力量。
实践淬炼青春,奋斗书写担当。未来,广大金融学子将会把在爱国主义洗礼中升腾的信念、在乡村振兴热土上沾溉的泥土、在文化传承长河里汲取的养分、在基层治理一线练就的本领、在校地合作平台上凝聚的智慧、在科技创新前沿迸发的火花,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动能,自觉把个人“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汗水挥洒在民族复兴的壮阔舞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谢涛 朱敬知;审核:邹炎 王秋祎;编辑: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