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引发全网对“我命由我”的青春共鸣,高校思政工作者也面临着直击灵魂的“哪吒三问”:如何破除“魔丸偏见”、唤醒“灵珠初心”、炼就“不灭金身”?当电影里哪吒用混天绫搅动命运洪流,现实中工商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们正以心为笔、以行化刃,以更朴素的姿态解题,将“我命由我”的银幕热血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现实答卷。他们深知,真正的育人智慧,不是替学生改命换符,而是教会他们在“被定义”与“自定义”的博弈中,写下属于自己的成长公式。
困局如何破?在撕碎标签中重获“我命由我”
破解学生成长困局的关键,在于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因势利导的智慧,将“哪吒精神”转化为有温度、有策略的陪伴与守护,帮助学生撕下偏见标签。
初入校园时,新疆姑娘古丽因普通话基础不好,跟人交流时总是羞于开口,学习成绩也总在及格线徘徊。辅导员马老师在食堂偶遇她独自用餐,于是化身“普通话陪练员”,开启了每周一次的“饭桌课堂”,一字一句地帮她纠正发音和声调,还组建了互助学习小组,安排班级同学一对一帮助她学习,将语言障碍转化为文化桥梁。三年后,站在新疆大学研究生复试考场的她,终于能够自信地在台前展示自我,撕掉“馕味普通话”标签的她也如愿收到了新疆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对于复学的抑郁症学生小文,辅导员王老师将心理疏导融入生活细节。王老师送给小文一个充满生机的微型花园摆件,让照料绿植的过程化作重建自我的疗愈场;在求学经历中每个关键时刻,王老师总会找机会跟小文谈心,驱散他心理的阴霾。正值毕业季,小文在反复考量之后,最终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中实现自身价值。
“打破标签”不是宏大口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生活实践,用点滴努力帮助每个“被定义”的个体重写人生脚本,让那些被撕碎的标签在坚持与陪伴中化作滋养生命的春泥。
使命何处寻?在躬身实践中照见“灵珠初心”
成长从不是孤立的觉醒,而是在与他人的联结中照见使命。当辅导员将责任担当融入日常,《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灵珠所承载的守护之志,正化作校园里一群青年锚定人生坐标的精神火种。
总在宿舍打游戏的“宅男”阿强,在辅导员的谈话本里标记最多的词是“迷茫”。阿强入学时担任军训负责人,兢兢业业表现突出,但军训结束后却并未继续争取班委职务,而是带着三名同学运营起了一个便民小站,做些代取快递、外卖的服务。小站也未经营长久,很快阿强放弃了“创业”,整日宅在宿舍养鱼养花打游戏,学习动力缺乏。不过,在跟阿强逐渐熟悉的过程中,辅导员张老师发现他对国防和军事有一定的兴趣,曾表达过想要参军的愿望。以此为切入点,辅导员为他详细解读了参军的相关政策要求和发展前景,通过多次谈心谈话鼓励他坚定目标理想,努力完成学业,加强身体锻炼,毕业时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阿强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入伍信心更加坚定,最终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使命教育从来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而微小的责任载体,让家国情怀生长在青年触手可及的生活缝隙中,照亮那些曾被质疑“躺平”的年轻灵魂。
蜕变何以成?在生活淬炼中炼就“不灭金身”
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直面现实的勇气,成于日拱一卒的坚持。当《哪吒之魔童降世》用奇幻叙事演绎突破宿命的壮阔,现实里那些与命运较劲的青春没有三头六臂的神通,只有把困顿化作实现个体蜕变养分的韧性。
父亲入狱、母亲失业、妹妹年幼待哺……这样的重担压在刚入学的娜娜肩上,让她不堪重负。辅导员杨老师在新生心理筛查中发现她的异常,迅速展开了帮扶。没有程式化的安慰,辅导员用三个月的持续行动撕开帮扶的切口,跑遍后勤管理服务部门为她争取到食堂勤工助学岗位,让她能体面地靠劳动赚取生活费;每周固定一小时“散步谈心”,把心理疏导藏在从教学楼到操场的八百步路里;实习季熬夜帮她逐句修改简历,不断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娜娜的回应同样具体,清晨去图书馆背单词,周末去做家教补贴生活,深夜温习功课,不仅逆袭学业成绩,更用寒暑假打工收入提前还清助学贷款。毕业时,娜娜以出色的抗压能力和专业素养入职了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而杨老师的工作笔记里多了一条批注,“教育不是替人承受命运的重量,而是陪他们找到扛起重量的姿势。”
一个用简单却执着的行动不停拆解苦难,一个以沉默而坚韧的向上生长回应期待。真正的“不灭金身”,是平凡奋斗者在生活淬炼中锻造出的属于自己的铠甲。
辅导员的工作台上没有乾坤圈和风火轮,但有更珍贵的工具,听得懂方言的耳朵,看得见闪光点的眼睛,和永远愿意“再试一次”的耐心。辅导员们解题的笔触藏在育人细节里,用“破除偏见”解好身份重塑题,用“躬身实践”解好价值锚定题,用“专业淬炼”解好本领锻造题,把“被定义的起点”转化为“自定义的赛道”。当学生们在破除结界、照见初心、炼就金身的三重奏中,走向边疆、基层、行业一线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那飘扬的党旗与跳动的文字,何尝不是新时代最璀璨的“山河社稷图”?(文中古丽、小文、阿强、娜娜为化名)
(文:黄铁流 王驰;审核:黄铁流 王秋祎;编辑:谭婷)